物理学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代码0702)
一、学科简介
物理学是研究物质结构、相互作用、运动规律以及实际应用的科学,是自然科学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与高新技术产业联系密切,对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必赢bwin线路检测中心物理学学科始建于1958年,2003年获得原子与分子物理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006年获得理论物理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010年获得物理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本学科依托山东省原子与分子物理重点实验室、山东高校分子设计与材料合成重点实验室、山东省半导体器件与光电信息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烟台市半导体微纳器件与特种芯片研发工程实验室等研究平台,近年来,在分子结构、光谱和反应动力学,光与物质相互作用,半导体材料和器件的设计与制备,光电信息理论与应用,统计物理与复杂系统,复杂体系的理论、模拟与计算和新能源器件及应用等方面做出了富有特色的研究工作。
未来5年,本学科将继续在理论物理、原子与分子物理、光学、凝聚态物理等专业领域着力打造国内一流的学科团队,加强国际间的交流和合作,开展国际前沿领域科学研究工作,通过承担国家重点和重大科学研究项目,取得有国际影响力的科研成果,培养物理学相关领域的创新人才,成为省内一流、有一定国际影响的物理学科。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物理基础扎实、科研能力突出、学术视野广阔、有积极进取精神的物理创新人才。毕业后能够胜任物理学相关领域的教学、科学研究、技术发展及科技管理等工作。
具体要求如下:
1. 政治立场坚定。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努力学习并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良好的政治素养、职业道德和高尚品德,具备良好的国家意识、法治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和科学精神。
2. 专业基础扎实。具有坚实的物理专业基础,了解本学科发展的前沿动向,并具备运用物理学原理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
3. 掌握英语和网络信息技术。能够比较熟练运用英语阅读本学科文献,并能较好地运用其进行论文写作和学术交流;具有较强的运用网络信息能力。
4. 身心健康。具有良好的学风和严谨的治学态度;具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具有进取、创新、唯实、协同的品德。
三、培养方向
1.理论物理
该方向主要在相变与临界现象、量子多体系统、非平衡统计以及生物物理方面开展研究。主要研究量子多体系统中的纠缠和量子相变,动力学与热化,非平衡多体局域化反常动力学现象,分子体系的量子动力学和热致自旋交叉理论和调控,经典和量子耗散系统中的反常扩散,神经元网络动力学性质的非线性模拟以及光合作用激发能量传输动力学等问题。
2. 原子与分子物理
基于高精度计算开展团簇和纳米结构;激光与原子、分子相互作用;分子设计与分子模拟;分子结构与分子光谱;分子反应动力学等领域的研究,揭示分子结构特性和动力学过程。该方向在分子势能函数构建、准经典轨线或全量子动力学计算研究分子的光谱结构和动力学演化进程、分子非谐常数研究超精细结构特点和激光制冷等方面研究处于学科前沿。
3. 凝聚态物理
理论研究方面基于第一性原理、分子动力学等方法,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纳米粒子结构与性能关系、设计具有特殊功能的材料结构;实验研究方面结合实验和光学表征手段研究纳米粒子和材料微纳结构、光学、磁学及光催化特性。该方向在团簇制氢和储氢、纳米体系微观结构和动力学过程、半导体材料制备及发光机理、应用等领域研究取得显著成果。
4. 光学
开展半导体芯片工艺及光电应用、微纳光场调控与微纳加工技术理论及应用方面研究;通过实验制备新型微纳结构的光学材料与器件,研究其红外吸收、拉曼增强、荧光光谱等光与材料相互作用特点及其物理机制。在硅漂移探测器、超分辨光学显微成像,半导体发光器件等领域处于学科前沿。
四、学制和学习年限
本专业硕士研究生基本学制为3年,最长学习年限不超过5年。其中必修课程学习1.5年(以课程学习、实践为主,兼顾论文的前期工作),学位论文工作时间一般不少于1年。
提前修满学分、完成学位论文并达到学校和本专业规定条件的硕士生,可申请提前答辩和毕业。符合学校有关规定者可申请延期毕业。
五、课程设置和学分要求
研究生课程分为公共必修课、专业必修课、公共选修课、专业选修课、补修课和必修环节六个模块。课程教学实行学分制,本专业应修总学分不少于31学分,其中,公共必修课7学分,专业必修课8学分,公共选修课不少于2学分,专业选修课程不少于10学分;补修课为本专业大学本科基础课程,跨专业或同等学力身份考入研究生须补修2门,以考试通过为准,不计学分;必修环节包括实践活动和学术活动,各计2学分。
课程学习严格按照本专业课程设置和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规定的内容进行。所有课程学习内容均应在前三个学期完成。课程设置和教学进度安排详见《物理学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与教学计划》。
课程考核方式分考试和考查两种。必修课的考核方式除部分研究方法课外,均采用考试方式。选修课的考核可采用考试方式,也可采用考查方式。所有课程的考核成绩均按百分制记分方式评定。
六、培养方式
1. 制订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
研究生导师根据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结合研究生自身特点,研究制订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对于跨专业或同等学力身份考入的研究生,导师可根据学生知识背景,要求学生补修相关本科生必修课程。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的制订一般在入学后前两个月内完成。
2. 课程学习
课程学习严格按照本学科课程设置和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规定的内容进行。除学分数为1学分的专业选修课程外,所有课程学习内容均应在第一学年内完成。研究生的培养采取系统的理论学习、严格的科研训练和必要的实践活动相结合的方式,使研究生既要牢固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又要了解本专业国际研究热点和前沿。
研究生教学形式可以灵活多样,采用课堂讲授、专题讨论、科研试验及参观学习等多种教学方法,既要重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又要充分发挥研究生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把课堂讲授、交流研讨、试验分析等结合起来,加大对研究生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3.导师培养
研究生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导师既要发挥对研究生的学科前沿引导、科研方法指导、学术规范教导作用,也要发挥对研究生思想品德和科学伦理的教育作用,要因材施教,管教管导,教书育人,要全面关心研究生的成长,要定期了解研究生的思想状况、学习和科研状况,并及时予以指导帮助。
指导方式上,采取导师负责与导师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在研究生论文开题报告、中期考核、论文中期检查等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环节,由导师组集体讨论决定培养策略。导师要掌握研究生的思想、学习和科研状况,并及时予以指导帮助。
七、学术活动
参加学术活动是提高研究生学术视野和科研能力的重要方式,学术活动包括做学术报告和听学术报告,共计2学分。在学期间研究生应至少参加10场课外学术讲座,计1学分;在学院范围内公开做2次学术报告,或参加1次所在本学科全国或国际性学术会议、并在学术会议上以口头报告或墙报形式宣读或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计1学分。
研究生在答辩申请前完成要求的学术活动后,填写《必赢bwin线路检测中心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学术活动考核表》,并提交主讲学术报告或由主持讲座教师签字的听取学术报告清单等支撑材料。指导教师或导师组据此评定成绩,并写出评语。学术活动考核合格获得2学分。
八、实践环节
研究生在第2-5学期进行实践活动,实践活动类型包括教学实践、管理实践、社会实践和创新实践等。研究生根据专业学习和论文写作需要积极参加实践活动,了解国情和专业就业前景,理论联系实际,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实践一般安排研究生担任本科生的课程助教、协助辅导本科生毕业论文(1位本科毕业生);管理实践一般聘为助管,担任院内管理部门、班主任工作助手;社会实践指学生结合研究开展的社会调查、田野调查、挂职锻炼、企业实训实践、科技文化服务、志愿服务等活动;创新实践包括学生参加的各类创新创业、学业竞赛、行业竞赛等实践活动。研究生实践活动时长为1学期,由学院配备指导教师。实践活动结束需撰写不少于3000字的实践活动报告,并将参加实践环节活动情况记入《必赢bwin线路检测中心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实践活动考核表》。由实践指导教师或导师组、实习单位评分并加盖公章,实践活动考核合格获得2学分。
通过专业实习、实训、创新创业等环节完成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通过学生管理落实日常生活劳动。劳动教育环节由学院统筹安排,不计学分。
九、中期考核
研究生中期考核工作按《必赢bwin线路检测中心研究生中期筛选考核办法》规定执行,一般安排在第四学期初进行。中期考核不合格者,按有关规定延期毕业。
十、在校学习期间取得研究成果
本学科要求研究生在论文答辩前取得以下科研成果之一:
1、首位公开发表与学位论文方向一致的学术论文1篇或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项,论文发表期刊应为中文核心期刊A类或被SCI或EI检索期刊;
2、在国内本学科全国学会主办的学术会议或本学科国际会议(连续举办3届以上)上以第一作者身份做口头报告。
3、在读期间通过学校选派赴境外(含港澳台地区)学习交流连续超过3个月并取得相应研究成果。
4、取得由学院教授委员会认可的、与研究方向一致的其他水平相当的学术研究成果或实践成果(包括党建思政获奖、学科竞赛获奖、体育比赛获奖、实践与创业成果、美育与劳动教育成果等);
5、如果某位研究生撰写的学位论文所获得的外审函评意见均为优秀(A),则可不受上述成果要求限制,没有任何成果也可以参加学位论文答辩。
十一、学位论文
1.学位论文选题
在师生互选工作结束后,指导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督促并指导研究生明确科研方向,收集资料,进行调查研究,开展选题工作。论文选题应确属研究生所在学科专业,选题要密切联系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在学术上具有创新性和前瞻性,或在技术应用方面具有先进性,使研究课题具有较高的理论意义、学术价值或应用价值。
2.学位论文开题
学位论文开题应不晚于第三学期初,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撰写开题报告。经开题审核小组审核同意开题的,按论文工作计划开展学位论文研究工作。首次开题审核及二次开题审核两次均未通过者,按结业处理。
3.学位论文的撰写和检查
研究生通过学位论文开题论证后,进入论文的研究和撰写阶段。研究生撰写论文期间,应及时向导师汇报论文工作情况,导师应经常了解研究生论文进展情况并及时给予指导。学位论文的中期检查一般安排在第五学期进行。
4.学位论文答辩
研究生学位论文撰写完毕并符合如下条件后,方能提出答辩申请:完成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规定课程的学习,并取得相应学分;完成实践环节规定的专业实习工作和科研实践活动,并取得相应学分。如研究生撰写的学位论文外审函评意见均为优秀(或等级为A),可不受上述要求限制。论文答辩工作具体程序及要求按《必赢bwin线路检测中心研究生毕业(学位)论文工作实施细则》的规定执行。
十二、必读文献
书目、期刊清单附于培养方案之后,详见《物理学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文献阅读主要书目和期刊目录》。
十三、毕业及学位授予
研究生学习期满,修满规定的学分、成绩合格,并完成实践活动、学术活动、学位论文等规定的培养环节,完成本学科规定的科研成果要求,通过论文答辩,颁发必赢bwin线路检测中心毕业证书;经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议通过后,授予硕士学位并颁发学位证书。
物理学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与教学计划
课程 类型 |
课程编号 |
课程名称 |
学时 |
学分 |
开课学期 |
考核方式 |
授课教师姓名职称 |
开课 单位 |
备注 |
||
必修课 |
公共必修课 |
AX21010001 |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
32 |
2 |
1 |
考试 |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
|
AX21010003 |
自然辩证法概论 |
16 |
1 |
1 |
考试 |
|
|||||
AX21050004 |
研究生英语 |
48 |
3 |
1 |
考试 |
|
外国语 学院 |
||||
AX21000005 |
学术规范与职业伦理 |
16 |
1 |
1 |
考查 |
|
研究生院 |
||||
专业必修课 |
BX21080001 |
高等量子力学 |
48 |
3 |
1 |
考试 |
王德华 教授 严运安 教授 |
物理 与 光电 工程 学院 |
|
||
BX21080002 |
群论 |
32 |
2 |
1 |
考试 |
王美山 教授 谭晓明 副教授 |
|
||||
BX21080003 |
专业英语 |
32 |
2 |
1 |
考查 |
刘文旺 副教授 王春阳 副教授 |
双语 |
||||
BX21080004 |
学术论文写作指导与科技文献检析训练 |
16 |
1 |
2 |
考查 |
刘文旺 副教授 王春阳 副教授 |
双语 |
||||
选修课 |
专业选修课(按方向必选) |
DX21080101 |
高等统计物理 |
32 |
2 |
1 |
考试 |
孔祥木 教授 严运安 教授 |
物理 与 光电 工程 学院 |
方向一 必选 |
|
DX21080102 |
量子场论 |
32 |
2 |
2 |
考试 |
严运安 教授 崔海涛 教授 |
|||||
DX21080103 |
量子信息理论 |
32 |
2 |
2 |
考试 |
孔祥木 教授 徐玉良 副教授 |
|||||
DX21080201 |
凝聚态物理导论 |
32 |
2 |
1 |
考试 |
赵风周 副教授 泮丙营 副教授 |
方向二 必选 |
||||
DX21080202 |
固体理论 |
32 |
2 |
1 |
考试 |
赵风周 副教授 泮丙营 副教授 |
|||||
DX21080203 |
材料物理与化学 |
32 |
2 |
2 |
考试 |
张树芳 教授 焦蒙蒙 副教授 |
|||||
DX21080301 |
高等原子分子物理 |
32 |
2 |
2 |
考试 |
杨传路 教授 马晓光 教授 |
方向三 必选 |
||||
DX21080302 |
原子分子光谱学 |
32 |
2 |
1 |
考试 |
王美山 教授 刘艳丽 博士 |
|||||
DX21080303 |
计算物理学 |
32 |
2 |
2 |
考试 |
杨传路 教授 池方萍 副教授 |
|||||
DX21080401 |
高等光学 |
32 |
2 |
1 |
考试 |
朱林伟 教授 闫金良 教授 |
方向四 必选 |
||||
DX21080402 |
非线性光学 |
32 |
2 |
2 |
考试 |
朱林伟 教授 陈建农 教授 |
|||||
DX21080403 |
量子光学 |
32 |
2 |
2 |
考试 |
徐钦峰 教授 陈建农 教授 |
|||||
专业选修课
专业选修课 |
DX21080104 |
相变与临界现象 |
32 |
2 |
2 |
考查 |
孔祥木 教授 徐玉良 副教授 |
物理 与 光电 工程 学院 |
任选 |
||
DX21080105 |
非平衡统计物理 |
32 |
2 |
3 |
考查 |
崔海涛 教授 王春阳 副教授 |
|||||
DX21080204 |
半导体物理 |
32 |
2 |
2 |
考查 |
赵风周 副教授 泮丙营 副教授 |
|||||
DX21080205 |
薄膜光学 |
32 |
2 |
2 |
考查 |
闫金良 教授 曲崇 副教授 |
|||||
DX21080206 |
固体光谱学 |
32 |
2 |
2 |
考查 |
朱林伟 教授 陈建农 教授 |
|||||
DX21080304 |
科学计算与模拟 |
32 |
2 |
1 |
考查 |
杨传路 教授 赵文凯 副教授 |
物理 与 光电 工程 学院 |
任选 |
|||
DX21080305 |
高级语言程序设计 |
32 |
2 |
1 |
考查 |
杨传路 教授 池方萍 副教授 |
|||||
DX21080306 |
分子模拟与材料设计 |
32 |
2 |
3 |
考查 |
杨传路 教授 赵文凯 副教授 |
|||||
DX21080307 |
分子反应动力学 |
32 |
2 |
2 |
考查 |
马晓光 教授 高爱华 副教授 |
|||||
DX21080308 |
分子结构理论 |
32 |
2 |
2 |
考查 |
王美山 教授 王华阳 副教授 |
|||||
DX21080404 |
傅里叶光学 |
32 |
2 |
2 |
考查 |
朱林伟 教授 陈建农 教授 |
|||||
DX21080405 |
激光原理与技术 |
32 |
2 |
2 |
考查 |
徐钦峰 教授 陈建农 教授 |
|||||
DX21080106 |
重整化群理论 |
16 |
1 |
3 |
考查 |
孔祥木 教授 徐玉良 副教授 |
|||||
DX21080107 |
蒙特卡洛方法与路径积分 |
16 |
1 |
3 |
考查 |
王春阳 副教授 严运安 教授 |
|||||
DX21080207 |
超导物理 |
16 |
1 |
3 |
考查 |
泮丙营 副教授 赵风周 副教授 |
|||||
DX21080208 |
薄膜物理与真空技术 |
16 |
1 |
3 |
考查 |
张立春 副教授 赵风周 副教授 |
|||||
DX21080209 |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
16 |
1 |
3 |
考查 |
张立春 副教授 张树芳 教授 |
|||||
DX21080309 |
强场物理 |
16 |
1 |
3 |
考查 |
王德华 教授 泮丙营 副教授 |
|||||
DX21080310 |
势能函数及应用 |
16 |
1 |
3 |
考查 |
杨传路 教授 赵文凯 副教授 |
|||||
DX21080311 |
超冷分子物理学 |
16 |
1 |
3 |
考查 |
王美山 教授 刘艳丽 博士 |
|||||
DX21080312 |
低能(正)电子散射 |
16 |
1 |
3 |
考查 |
马晓光 教授 高爱华 副教授 |
|||||
DX21080406 |
纳米材料及光电器件 |
16 |
1 |
3 |
考查 |
徐钦峰 教授 张树芳 教授 |
|||||
DX21080407 |
微纳加工技术及应用 |
16 |
1 |
3 |
考查 |
赵风周 副教授 张登英 博士 |
|||||
DX21080408 |
真空技术 |
16 |
1 |
3 |
考查 |
赵风周 副教授 张立春 副教授 |
|||||
公共选修课 |
C021030001 |
体育 (篮、排、乒、羽、太极拳等专项选一) |
至少选其一 |
16 |
1 |
1-3 |
考查 |
相关开课单位填写至少2名任课教师姓名职称 |
体育学院 |
研究生应选修不少于 2 学分 |
|
C021060001 |
国学经典与中国智慧 |
16 |
1 |
1-3 |
考查 |
历史文化学院 |
|||||
C021130001 |
艺术欣赏与实践 (书画、音乐、戏曲、舞蹈等专项选一) |
16 |
1 |
1-3 |
考查 |
艺术学院 |
|||||
C021010001 |
“四史”教育 |
任选 |
16 |
1 |
1-3 |
考查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
C021060002 |
胶东红色文化 |
16 |
1 |
1-3 |
考查 |
历史文化学院 |
|||||
C021020001 |
压力应对与健康心理 |
16 |
1 |
1-3 |
考查 |
教育科学学院 |
|||||
C021120001 |
商务礼仪与沟通艺术 |
16 |
1 |
1-3 |
考查 |
商学院 |
|||||
C021000009 |
创新创业教育 |
16 |
1 |
1-3 |
考查 |
各学院 |
|||||
必修环节 |
— |
学术活动 |
|
2 |
1-5 |
综合评定 |
|
导师组 |
|
||
— |
实践活动 |
|
2 |
1-5 |
综合评定 |
|
导师组 |
||||
补修课 |
E021080001 |
量子力学 |
64 |
- |
- |
考查 |
各方向 按本科生 授课计划 进行补修 1-2门 本科阶段 基础课程 |
物理 与 光电 工程 学院 |
须考试通过但不计学分 |
||
E021080002 |
热力学与统计物理 |
64 |
- |
- |
考查 |
||||||
E021080003 |
固体物理 |
64 |
- |
- |
考查 |
||||||
E021080004 |
原子物理学 |
48 |
- |
- |
考查 |
||||||
E021080005 |
光学 |
48 |
- |
- |
考查 |
||||||
E021080006 |
数学物理方法 |
64 |
- |
- |
考查 |
||||||
E021080007 |
力学 |
64 |
- |
- |
考查 |
||||||
E021080008 |
热学 |
48 |
- |
- |
考查 |
附录:核心课程简介及考核要求
1. 高等量子力学
课程简介:高等量子力学课程是物理学科研究生课程体系中最重要的几门主干基础课和必修课之一,为后续限制性和选修性专业课程的先修课程。修完本门课程后,要求做到在大学本科量子力学水平之上进一步加强量子理论基础,提高运用量子理论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准确理解一定的专题性内容,体会从非相对论量子力学到相对论量子力学乃至量子场论的过渡。由于涉及较多的理论公式推导,课程比较适合采用传统的板书教学,同时适当利用一些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辅助教学。
考核要求:本课程考核以闭卷考试为主,也可以采取闭卷考试与撰写课程论文、读书报告、调研报告相结合的形式,同时考查课堂教学和课外阅读情况。课程成绩参照平时成绩(30%)、期末考试(70%)或平时成绩(30%)、课外阅读和课堂研讨(20%)、期末考试(50%)的比例进行综合评定。
2. 群论
课程简介:本课程为理论物理学二级学科研究生的专业核心课,及其他相关专业研究生的专业普及课。群论是研究系统对称性的有效工具。本课程要学习群论的基本理论及其在物理学中应用的基本方法,重点要求掌握群及其线性表示理论,学习正多面体对称群、三维转动群、置换群、晶体点群和空间群、SU( N )群的基本性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希望学生掌握群论的基本知识,学会用群论研究物理系统对称性质的基本方法。以板书方式进行课堂讲授,为学生预留思考时间,采取课堂讨论的方式进行课堂互动交流,辅以ppt文件帮助学生记录重点内容,每周安排答疑,并适当安排习题课讲解学生在习题中出现的共同问题。
考核要求:本课程考核以闭卷考试为主,也可以采取闭卷考试与撰写课程论文、读书报告、调研报告相结合的形式,同时考查课堂教学和课外阅读情况。课程成绩参照平时成绩(30%)、期末考试(70%)或平时成绩(30%)、课外阅读和课堂研讨(20%)、期末考试(50%)的比例进行综合评定。
3. 高等统计物理
课程简介:本课程为物理学一级学科及相关专业研究生的学科基础课,是本科阶段热力学与统计物理课程的后续课程,主要包含了平衡态统计物理、非平衡态统计物理、量子统计物理等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前沿发展。物理类研究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统计物理领域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理论方法,了解相关领域的研究前沿和热点。重点培养科学思维方法和创新意识,初步具备有效运用统计物理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后继课程的学习与未来的科研奠定坚实基础。采用以板书为主,多媒体教学与黑板书写结合的方式。
考核要求:本课程考核以闭卷考试为主,也可以采取闭卷考试与撰写课程论文、读书报告、调研报告相结合的形式,同时考查课堂教学和课外阅读情况。课程成绩参照平时成绩(30%)、期末考试(70%)或平时成绩(30%)、课外阅读和课堂研讨(20%)、期末考试(50%)的比例进行综合评定。
4. 量子场论
课程简介:本课程主要讲述相对论性量子场论的基础内容,主要涉及标量、旋量和电磁场的正则量子化、有相互作用的量子场论微扰论的理论框架、量子电动力学(QED)的基本(树图)过程、QED过程的辐射修正(一圈过程)以及正规化、重整化步骤的介绍。本课程是后面研究粒子物理理论的基础。了解量子场论的基本语言并掌握 QED 树图基本过程的计算规则,初步学会量子场论中的正规化、重整化。以传统授课为主,附加以电子课件,和组织研究讨论课。
考核要求:本课程考核以闭卷考试为主,也可以采取闭卷考试与撰写课程论文、读书报告、调研报告相结合的形式,同时考查课堂教学和课外阅读情况。课程成绩参照平时成绩(30%)、期末考试(70%)或平时成绩(30%)、课外阅读和课堂研讨(20%)、期末考试(50%)的比例进行综合评定。
5. 固体理论
课程简介:固体理论将系统性地介绍固体量子论的基本概念、方法和模型,是研究凝聚态物理的基础。 本课程对于固体中的元激发,如声子、磁振子、等离激元、极化激元、准电子、极化子和激子等做了重点介绍。对于超导电性的微观理论、能带论方法、强关联电子系统等内容也做了详细介绍。此外,本课程还对无序系统、高温氧化物超导体、拓扑物态的基本概念做了专门介绍。修完本门课程后,同学们可以系统地掌握固体量子论的基本概念,以及处理固体物理(包括凝聚态物理)的基本方法,具备进行凝聚态理论与实验研究的能力。此外,还可以深化对量子统计和量子场论的理解,因为它既有只分布于格点之上的离散场,又有分布于样品任意地方的连续场,还有很多自发对称性破缺的实例,有助于增强并提高统计物理与场论等方面的研究本领。本课程理论性极强,基本上都是公式推导,模型与概念十分抽象,内容需要推导,宜采用板书口授式教学。一些背景性的材料以及各种示意图可以辅以ppt演放。
考核要求:本课程考核以闭卷考试为主,也可以采取闭卷考试与撰写课程论文、读书报告、调研报告相结合的形式,同时考查课堂教学和课外阅读情况。课程成绩参照平时成绩(30%)、期末考试(70%)或平时成绩(30%)、课外阅读和课堂研讨(20%)、期末考试(50%)的比例进行综合评定。
6. 凝聚态物理导论
课程简介:凝聚态物理学是当代物理学中一门带头性的分支学科。它的成就对其他相关学科有巨大的推动作用,而且对现代高新技术和物质文明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本课程在把握从固体物理学到凝聚态物理学历史发展脉络的基础上,为凝聚态物理学建立了一个逻辑上合理明晰的概念体系,并对学科涵盖的丰富内容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论述。修完本课程的研究生将对凝聚态物理学领域的理论概念、数学工具和实验手段有比较完整的理解,并对某些方面有相当深入的掌握,便于他们在科学的前沿选择合适的课题,开展创新性的研究工作,成为具有一定独立能力从事凝聚态物理及相关学科的年青研究人员。据不同专业方向对课程内容要求上可能存在的差异,课时可以定在周4~6学时之间;用电子教案和黑板书写并重的方式来进行课堂讲授。此外,安排少量课时进行师生讨论和互动,也适时聘请相关领域的专家以讲座的形式介有关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
考核要求:本课程考核以闭卷考试为主,也可以采取闭卷考试与撰写课程论文、读书报告、调研报告相结合的形式,同时考查课堂教学和课外阅读情况。课程成绩参照平时成绩(30%)、期末考试(70%)或平时成绩(30%)、课外阅读和课堂研讨(20%)、期末考试(50%)的比例进行综合评定。
7. 高等原子分子物理
课程简介:本课程是高等院校原子与分子物理学科方向研究生的专业核心课程。在我国物理学本科和研究生教育的课程体系中,原子物理的内容在原子物理、盘子力学和高等量子力学中都会有所涉及,包括原子结构、原子光谱、原子与电磁场的相互作用,也会包括一些简单的分子理论和原子散射理论的粗略讨论。作为原子分子物理学学科方向的研究生则需要系统地学习现代原子分子物理学的基本内容,本课程的目标就是在统一的量子力学理论框架内,系统教授原子分子物理的基本知识。同时,原子分子物理学具有天然的学科交叉优势,在天体物理、等离子体物理等多门学科中有重要应用,因此,本课程也可以作为相关学科研究生的专业选修课程。
考核要求:本课程考核以闭卷考试为主,也可以采取闭卷考试与撰写课程论文、读书报告、调研报告相结合的形式,同时考查课堂教学和课外阅读情况。课程成绩参照平时成绩(30%)、期末考试(70%)或平时成绩(30%)、课外阅读和课堂研讨(20%)、期末考试(50%)的比例进行综合评定。
8. 原子分子光谱学
课程简介:本课程讲授原子分子光谱学的基本原理和技术方法,在物理学一级学科原子与分子物理学硕士研究生课程体系中为必修主干课程之一。掌握原子分子光谱学的基本原理和基础实验技术,具有利用相关的谱学方法解决原子分子物理问题的基本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在相关领域的科研工作打下坚实基础。本课程授课主要为课堂讲授,并适当结合实验室演示和讲解,使学生有充分的机会接触、了解现代谱学技术和测量。
考核要求:本课程考核以闭卷考试为主,也可以采取闭卷考试与撰写课程论文、读书报告、调研报告相结合的形式,同时考查课堂教学和课外阅读情况。课程成绩参照平时成绩(30%)、期末考试(70%)或平时成绩(30%)、课外阅读和课堂研讨(20%)、期末考试(50%)的比例进行综合评定。
9. 高等光学
课程简介:高等光学是光学专业研究生的专业必修课,是普通物理光学课程的延续和提高课程。课程内容涵盖光波传播、光波的辐射和散射、光波干涉、光波偏振和光强涨落规律,以及相关的光学仪器的工作原理,是学习和掌握从事光学、光电子学和凝聚态光学性质研究所需的光学知识和方法的重要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光波传播、辐射和散射的一般规律,掌握光波于涉、偏振以及光强 涨落的基本特点,了解相关光学仪器的工作原理。完成本课程的学习后,应该具备分析研究光波传播、光波干涉、光波偏振和光强涨落等问题的能力,掌握处理光传播问题的基本方法,包括几何光学的方法、标量波衍射的方法、求解亥姆霍兹方程的方法;掌握处理光波干涉、偏振和光强涨落的统计光学方法。本课程授课采用课堂面授的形式。以教师讲授为主,师生就例题、专题等开展讨论为辅。
考核要求:本课程考核以闭卷考试为主,也可以采取闭卷考试与撰写课程论文、读书报告、调研报告相结合的形式,同时考查课堂教学和课外阅读情况。课程成绩参照平时成绩(30%)、期末考试(70%)或平时成绩(30%)、课外阅读和课堂研讨(20%)、期末考试(50%)的比例进行综合评定。
10. 非线性光学
课程简介:非线性光学是在1960年高相干性高强度光源-激光产生后蓬勃发展起来的崭新的光学分支。非线性光学是研究光与物质的相互作用的一门学科,已经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如激光器、光通信、生物医学成像等。对于将来从事光学和光技术的研究生,掌握非线性光学的基础知识是非常必要的。理解光与物质作用的微观机理,能够使用经典和量子理论计算非线性极化率。掌握各阶非线性光学效应的机理和应用。了解目前非线性光学的研究前沿。本课程授课主要采用面授的形式,板书结合多媒体技术。
考核要求:本课程考核以闭卷考试为主,也可以采取闭卷考试与撰写课程论文、读书报告、调研报告相结合的形式,同时考查课堂教学和课外阅读情况。课程成绩参照平时成绩(30%)、期末考试(70%)或平时成绩(30%)、课外阅读和课堂研讨(20%)、期末考试(50%)的比例进行综合评定。
11. 计算物理
课程简介:计算物理是从事理论研究方面的硕士研究生必修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主要是培养从事计算物理的算法、算法优化与软件开发、算法在不同物理前沿领域应用等方面研究的专业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研究生能使用计算物理的算法从事理论物理(含粒子物理、核物理和数学物理)、凝聚态物理、原子分子物理、材料物理及生物物理等二级学科中前沿领域与交叉前沿领域的理论研究,解决这些领域的科学问题,推动相关领域的前沿发展。与此同时,通过学习本课程和从事相关领域的前沿研究,一少部分人会在现有算法的基础上,结合前沿交叉领域研究的需要,发展算法,推动计算物理及其交叉学科领域乃至于计算机性能的发展与进步。
考核要求:本课程考核以闭卷考试为主,也可以采取闭卷考试与撰写课程论文、读书报告、调研报告相结合的形式,同时考查课堂教学和课外阅读情况。课程成绩参照平时成绩(30%)、期末考试(70%)或平时成绩(30%)、课外阅读和课堂研讨(20%)、期末考试(50%)的比例进行综合评定。
12. 量子光学
课程简介:量子光学的主要研究内容是辐射场即光场的量子性质、光场与物质相互作用的量子性质,包括:光场的相干性、量子性,光与简单原子体系的相互作用,常见物理体系的量子光学过程。本课程为研究光场量子性、光与物质相互作用方向的基础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在这些方向进行理论或实验研究的基本理论工具。本课程主要目的是通过对光场的相干性、量子性、光与简单原子体系相互作用的讲授使学生掌握量子光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研究方法,可以利用这些工具分析光场的复杂干涉特性,了解多光子符合计数探测下的光场干涉新技术,分析常见量子系统中光与物质相互作用的基本量子过程,分析环境干扰不可忽略条件下的量子系统的演化。本课程主要使用课堂理论讲授的方式进行授课,辅助专题报告和专题文献调研。
考核要求:本课程考核以闭卷考试为主,也可以采取闭卷考试与撰写课程论文、读书报告、调研报告相结合的形式,同时考查课堂教学和课外阅读情况。课程成绩参照平时成绩(30%)、期末考试(70%)或平时成绩(30%)、课外阅读和课堂研讨(20%)、期末考试(50%)的比例进行综合评定。
物理学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文献阅读主要书目和期刊目录
序号 |
名称 |
1 |
曾谨言. 量子力学(第四版)卷I,卷II. 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 |
2 |
徐光宪,黎乐民,王德民. 量子化学基本原理和从头计算法,北京:科学出版社,1980. |
3 |
徐婉棠. 群论及其在物理学中的应用.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
4 |
杨展如. 量子统计物理学.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
5 |
张先蔚. 量子统计力学.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
6 |
北京大学物理系. 量子统计物理学.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 |
7 |
郑阿奇. Matlab实用教程(第四版).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6. |
8 |
杨传路. 计算物理学讲义(自编教材,约13万字,已成册). |
9 |
冯端,金国钧. 凝聚态物理学(上卷).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
10 |
刘金远. 计算物理学.北京:科学出本社,2012. |
11 |
顾昌鑫. 计算物理学.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 |
12 |
苑世领,张恒,张冬菊. 分子模拟:理论与实验.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6. |
13 |
陈敏伯. 计算化学:从理论化学到分子模拟.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
14 |
李根强. Matlab及Mathematica软件应用.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6. |
15 |
乔达诺(Giordano, N. J.),纳卡尼什(Nakanishi, H.). 计算物理(第二版).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
16 |
黄祖洽. 现代物理学前沿选讲(第二版). 北京:科学出版社,2017. |
17 |
黄祖洽. 现代物理学前沿选讲.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
18 |
理查德·菲利普·费曼. 费曼物理学讲义.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 |
19 |
冯·诺依曼. 量子力学的数学基础.(美)普林斯顿:普林斯顿大学,1996. |
20 |
王月花. 薄膜光学与薄膜技术. 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9. |
21 |
方容川. 固体光谱学. 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3. |
22 |
沈学础. 半导体光谱和光学性质(第二版).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 |
23 |
丁大同. 固体理论讲义. 南京:南开大学出版社,2001. |
24 |
王雨三,张中华. 激光物理. 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4. |
25 |
|
26 |
邵福球. 等离子体粒子模拟.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 |
27 |
常铁强. 激光等离子体物理. 长沙:湖南科技出版社,1994. |
28 |
J. P. 康纳德著,詹明生,王谨译. 高激发原子.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
29 |
俞华根,朱正和. 分子结构与分子势能函数. 北京:科学出版社,1997. |
30 |
常铁强. 激光等离子体相互作用与激光聚变. 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 |
31 |
范康年. 谱学导论(第三版).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
32 |
王国文. 原子与分子光谱学导论.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
33 |
吴征铠,唐敖庆. 分子光谱学专论. 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 |
34 |
李俊昌. 信息光学教程. 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 |
35 |
俞宽新. 高等光学. 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9. |
36 |
苏显渝,李继陶,曹益平,张启灿. 信息光学. 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 |
37 |
包景东. 经典和量子耗散系统的随机模拟方法.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
38 |
卢进军,刘卫国. 光学薄膜技术(第二版).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1. |
39 |
杨邦朝. 薄膜物理与技术. 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6. |
40 |
包景东. 反常统计动力学导论. 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 |
41 |
刘金远,段萍,鄂鹏. 计算物理学. 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 |
42 |
J. M.Thijssen. 计算物理学(英文版). 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1. |
43 |
庞涛. 计算物理学导论(第二版). 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1. |
44 |
彭芳麟. 计算物理基础.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
45 |
马文淦. 计算物理学.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
46 |
朱正和,俞华根. 分子结构与分子势能函数. 北京:科学出版社,1997. |
47 |
朱正和. 原子分子反应静力学. 北京:科学出版社,1996. |
48 |
周鲁. 分子反应动力学基础. 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1990. |
49 |
韩永建,易为,张威. 超冷量子气体. 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 |
50 |
卢进军,刘卫国,潘永强. 光学薄膜技术.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1. |
51 |
单斌,陈征征,陈蓉. 材料学的纳米尺度计算模拟:从基本原理到算法实现. 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6. |
52 |
Stephen J. Chapman著,刘瑾等译. Fortran95/2003程序设计. 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3. |
53 |
刘杰,夏勤智,傅立斌. 强激光场中的原子、分子与团簇. 北京:科学出版社,2014. |
54 |
张允武,陆文庆,刘玉申. 分子光谱学. 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1988. |
55 |
崔铮. 微纳米加工技术及其应用.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56 |
TaoPang, An Introduction to Computational Physics(2nd edition). London: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6. |
57 |
M. P. Marder,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New York:John Wily,2000. |
58 |
P.M. Chaikin, T.C. Lubensky,Principles of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London: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0. |
59 |
J. Michael Hollas, Modern Spectroscopy, John Wiley & Sons Ltd,2004. |
60 |
I. Bloch, J. Dalibard, W. Zwerger. Many-body physics with ultracold gases. Reviews of Modern Physics, 2008, 80: 885-964. |
61 |
R. D. Levine, Molecular Reaction Dynamics,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4. |
62 |
John Weiner, Cold and Ultracold Collisions in Quantum Microscopic and Mesoscopic Systems, London: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3. |
63 |
You Y, Yang C L,Wang M S, Ma X G and Liu W. W, Theoretical investigation of the laser cooling of a LiBe molecule, Phys. Rev. A, 2015,92,032502. |
64 |
Zhang Q Q, Yang C L, Wang M S, Ma X G,The low-lying electronic states and optical schemes for the laser cooling of the BH+and BH−ions, Spectrochim. Acta A.2017, 182:130-135. |
65 |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中国物理协会原子与分子物理专业委员会主办期刊. |
66 |
物理学报,中国物理学会主办期刊. |
67 |
理论物理通讯,中科院理论物理研究所主办期刊. |
68 |
中国光学快报,中国光学学会主办期刊. |
69 |
Journal of Alloys and Compounds,荷兰爱思唯尔科学(Elsevier Science)出版公司主办。 |
70 |
Chaos, Solitons &Fractals,荷兰爱思唯尔科学(Elsevier Science)出版公司主办. |
71 |
Physica A/B/C/D/E,荷兰爱思唯尔科学(Elsevier Science)出版公司主办. |
72 |
Physics Reports,荷兰爱思唯尔科学(Elsevier Science)出版公司主办. |
73 |
Physics Letters A/B,荷兰爱思唯尔科学(Elsevier Science)出版公司主办. |
74 |
Journal of Computational Physics,荷兰爱思唯尔科学(Elsevier Science)出版公司主办. |
75 |
Materials Research Bulletin,荷兰爱思唯尔科学(Elsevier Science)出版公司主办. |
76 |
Progress in Materials Science,荷兰爱思唯尔科学(Elsevier Science)出版公司主办. |
77 |
Annals of Physics,荷兰爱思唯尔科学(Elsevier Science)出版公司主办. |
78 |
Reviewsof Modern Physics,美国物理学会(American Physics Society)主办. |
79 |
Physical ReviewLetters,美国物理学会(American Physics Society)主办. |
80 |
Physical Review A/B/C/D/E/X,美国物理学会(American Physics Society)主办. |
81 |
The Journal of Chemical Physics,美国物理学院(American Institute of Physics)主办. |
82 |
Journal of Mathematical Physics,美国物理学院(American Institute of Physics)主办. |
83 |
Journal of Applied Physics,美国物理学院(American Institute of Physics)主办. |
84 |
Applied Physics Letters,美国物理学院(American Institute of Physics)主办. |
85 |
Journal of Physics A/B/D,英国物理学院科学(IOP Science)出版公司主办. |
86 |
New Journal of Physics,英国物理学院科学(IOP Science)出版公司主办. |
87 |
European Journal of Physics,英国物理学院科学(IOP Science)出版公司主办. |
88 |
Europhysics Letters,英国物理学院科学(IOP Science)出版公司主办. |
89 |
Journal of Physics: Condensed Matter/Energy,英国物理学院科学(IOP Science)出版公司主办. |
90 |
Chinese Physics Letters,英国物理学院科学(IOP Science)出版公司、中国物理学会主办. |
91 |
Chinese Physics B/C,英国物理学院科学(IOP Science)出版公司、中国物理学会主办. |
92 |
Chemistry of Materials,美国化学学会(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主办. |
93 |
Material Letters,美国化学学会(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主办. |
94 |
Physical Chemistry Chemical Physics,美国皇家化学学会(American Royal Society of Chemistry)主办. |
95 |
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B/C,美国皇家化学学会(American Royal Society of Chemistry)主办. |
96 |
Journal of the Optical Society of America A/B,美国光学学会(The Optical Society of America)主办. |
97 |
Optics Express,美国光学学会(The Optical Society of America)主办. |
98 |
Applied Optics,美国光学学会(The Optical Society of America)主办. |
99 |
Optics Letters,美国光学学会(The Optical Society of America)主办. |
100 |
Journal of Satistical Physics,德国斯普林格(Springer-Verlag)出版社主办. |
101 |
Journal of Theoretical and Applied Physics,德国斯普林格(Springer-Verlag)出版社主办. |
102 |
Applied Physics A/B,德国斯普林格(Springer-Verlag)出版社主办. |
103 |
The European Physical Journal A/B/C/D/E,德国斯普林格(Springer-Verlag)出版社主办. |
104 |
Frontiers of Physics,德国斯普林格(Springer-Verlag)出版社主办. |
105 |
Science China Physics, Mechanics & Astronomy,德国斯普林格(Springer-Verlag)出版社主办. |
106 |
Journal of Low Temperature Physics,德国斯普林格(Springer-Verlag)出版社主办. |
107 |
Journal of Biological Physics,德国斯普林格(Springer-Verlag)出版社主办. |
108 |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heoretical Physics,德国斯普林格(Springer-Verlag)出版社主办. |
109 |
Theoretical and Mathematical Physics,德国斯普林格(Springer-Verlag)出版社主办. |